膨化食品中的鋁含量,一直是膨化食品的安全隱患。有的商家為了產品的外觀及口感,鋁含量會超標好多倍。
7月1日起,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產;饅頭、發(fā)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掛漿用的面糊、裹 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日前舉行的開放日活動中對這一食品添加劑的新調整進行了解讀。
評估中心馬寧副研究員介紹,鋁化合物在我國食品加工業(yè)有著數百年的應用史,以明礬為代表的含鋁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yè)界應用廣泛。但近年 來媒體多次報道含鋁食品添加劑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等疾病,引發(fā)公眾的擔憂。為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將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評估作 為優(yōu)先評估項目。
數據顯示,我們吃進去的鋁主要來自含鋁食品添加劑,它們主要用作面制品的膨松劑、海蜇加工的固化劑、食物配料粉的抗結劑以及色素的載體 。
國際研究表明,一般人正常飲食不會引起鋁的急性中毒,盡管有部分研究提示它與老年性癡呆有一定相關性,但JECFA (WHO/FAO食品添加劑聯合 專家委員會)認為從食物中吃進去的鋁不太可能增加患老年性癡呆的風險,鋁的其他健康效應還包括可能影響神經和骨骼系統(tǒng)等。
據專家介紹,為了保護公眾健康,JECFA制定了鋁的“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為2毫克每公斤體重,這相當于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進去120 毫克鋁不會導致鋁的蓄積并引起健康損害。如果消費者吃進去的鋁只是偶爾超過這個量,并非持續(xù)超出該水平,也不會影響健康。
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居民吃進去的鋁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參考值;然而14歲以下兒童以及一些經常食用鋁含量較高食物的消費者, 吃進去的鋁較多,有一定的健康風險。其中饅頭、油條和面條等面制品是鋁的主要來源,7-14歲兒童吃進去的鋁主要來自膨化食品。
為進一步控制鋁的攝入,此次政府管理部門對標準進行了相應修訂,重點是控制面制品和膨化食品中鋁的含量,這將大大降低我國居民膳食鋁攝 入水平。據初步估計,嚴格執(zhí)行新標準后,我國居民鋁的平均攝入量將比修訂前下降85.6%,僅占JECFA參考值的12.92%。
馬寧強調,消費者應當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偏食而攝入過多的鋁;要正確引導兒童的膳食消費,適量食用膨化食品;另外,減少海蜇的食用頻 次,在食用前應反復浸泡、清洗。公眾也可通過閱讀食品標簽,了解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含鋁食品添加劑。
不過,對于銷售油炸食品的商販來說,必須做好宣傳工作才會政策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