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006年12月,山西被烹飪協(xié)會授予的“面食之鄉(xiāng)”稱號;十年后的2016年8月30日,《山西刀削面制作規(guī)范》頒布實施。山西刀削面,從昔日“你削我削大家削”的隨意化羊腸小道,到如今“削面需按規(guī)范來”的標準化金光大道,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作為“五大面食”之一的山西刀削面,歷史恒久遠,源遠又流長。早在12世紀,蒙古韃靼人占領中原建立元朝。為了防止民眾造反,統(tǒng)治者沒收了所有人家的金屬器皿并規(guī)定:十戶用一把廚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后,交回韃靼人保管。一天中午,太原一老翁前往韃靼人住所取刀未果,返回途中撿到一塊薄鐵皮。回家后,只好左手端穩(wěn)木板上的面團,右手拿好薄鐵皮,站在鍋臺邊,往開水鍋里削面,煮熟后撈入粗碗澆上鹵,山西刀削面由此誕生。
雖說山西刀削面豐富了百姓的口味,但是“刀削面店滿天飛,哪家正宗無人知”的無序瘋長,卻讓人扼腕嘆息。粗放式經營,經驗式傳承,準入門檻實在低;厚薄不一,長短不齊,鹵料成分各相異;制作工藝難規(guī)范,行業(yè)標準無從覓,大廚掌勺隨意為……如此這般率性而為,以至于刀削面形象灰頭土臉,社會認知度日漸衰微,“吃著不正宗,不是那個味兒”的非議此起彼伏。難怪質量新聞網網友“寧一”如此慨嘆:長此以往,就會失去特色、失去顧客,就是自砸品牌、“自毀長城”。
為了把山西刀削面從散兵游勇的小打小鬧中解放出來,《山西刀削面制作規(guī)范》應運而生,明確規(guī)定了刀削面制作的術語和定義、分類、設備和工具、原料、感觀與制作工藝等。由是,山西刀削面走上了標準化發(fā)展之路,加快了品牌化、連鎖化、產業(yè)化、規(guī);牟椒ァ!渡轿鞯断髅嬷谱饕(guī)范》的頒布實施,讓飯店協(xié)會副會長、山西省飯店業(yè)商會會長屈啟曉歡欣鼓舞:“山西的面食沒有標準,各自為戰(zhàn),這是我們山西面食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如果山西面食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很快就可以復制到。”
“得標準者得天下”。有了《山西刀削面制作規(guī)范》的保駕護航,“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的正宗山西刀削面,何愁不能誘惑中外食客的味蕾。